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贵州省桐梓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对照贵州省“1 10”扶贫政策体系,聚焦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制定出台“1 17”脱贫攻坚方案,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5.22亿元,组建121个驻村工作组常驻贫困村,真正做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断档、干部不脱钩”。2018年9月21日,经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桐梓县退出贫困县行列。
喜庆过年。
摘帽后,全县坚持“四个不摘”,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严格落实防贫预警机制,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今年8月,全县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成效普查,全县脱贫成色好、质量高,实现有效脱贫、稳定脱贫、精彩脱贫,桐梓县历史性地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山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平坦洁净的柏油街道,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岸青水绿的环太平湖观光带……初冬时节,漫步于官仓镇的街头巷尾,处处感受到该镇正在发生着喜人变化。“现在的政策好了,政府帮我们维修好了房子,现在农民安逸了……”官仓镇楠木村村民蒋道碧自豪地说,如今在集镇上住着很安逸,学校、医院就在家门口,咱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官仓幸福生活 。
近年来,桐梓县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因户施策精准滴灌,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以来,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388户,各级补助资金1.83亿元;县级自筹资金14.2亿元,实施安全住房保障和人居环境整治85643户,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完成11个安置点4973户、20366人搬迁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20人。
“我要在这个班里面发奋图强,实现自己的目标,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学生赵代鑫说,如果不是有宏志班,他就不可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可能已经外出打工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桐梓县誓要让教育扶贫“断穷根”,分别在桐梓一中、桐梓二中专设“宏志班”,2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费入学;2833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学生,全部就近就读公立学校,所有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实现“营养餐”全覆盖。教育资助“不漏一人”,帮扶贫困学生35.44万人次,兑现资金逾2.48亿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2469人次,贷款金额2.13亿元,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失学。
宏志班。
健康扶贫“治穷病”,桐梓县先后投入资金1613.88万元,乡镇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应保尽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投入 3.94亿元资金新建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投入5419.36万元新建5个乡镇卫生院和改扩建83个行政村(居)卫生室。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累计大病集中救治2627人。
坚持社会保障“兜穷底”。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共计10759户27092人,城市低保共计3090户8700人、特困供养人员2370人、孤儿16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96人、重度残疾人5937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累计达到9711人,均全面兑现政策性补助。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官仓镇楠木村楠木坝组共有26户,在安居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之前是官仓镇最贫穷的村组,此前一直保持着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状态,全组没有一条水泥路。近几年来,通过安居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楠木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跃式发展,一条条水泥道路铺到了群众家门口,一堵堵残墙破壁得到维修,一间间破烂不堪的老木房焕然一新,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通村公路建设。
官仓镇楠木村楠木坝组基础设施的变化是桐梓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桐梓县扎实推进农村道路“组组通”工程建设,加强工程管护力度,持续改善电力通讯设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路网全覆盖。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6.87亿元,新增公路3434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231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硬化路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实现“乡乡等级路、村村通公路、组组硬化路”的目标。安全饮水全覆盖。全县累计投资4.6亿元,实施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17个,解决了57.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电力通讯全覆盖。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4.17亿元,改扩建变电站8座,新建/改造农网线路1669公里,实现组组通动力电,彻底解决无电户。累计投资 6.13亿元,实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广电光纤达3879公里,农网用户达84862户,农网宽带达32430户。
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极大提振
巍巍大娄山,漫漫长征路。1935年初,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克娄山关,取得娄山关大捷。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14年以来,桐梓人民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始终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向贫困宣战,开启了脱贫攻坚新长征。
娄山关。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亲身经历这场战争的每一名干部群众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看到我挂帮的龙台村一天天变好起来,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瞿崇印是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的干部,2016年到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4年,参与和见证了龙台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桐梓上下唱响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时代主旋律,40多名县级领导驻镇指导,605名驻村干部和2850名镇村干部共同坚守一线,4819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了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指挥和战斗体系,经过5年多日夜奋战,带来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群众都从内心由衷地感恩共产党。
桐梓干部树立起“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桐梓新形象。脱贫攻坚之初,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挑战面前大胆创新,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面小康“杉坪样本”、结构调整“官仓经验”、整乡脱贫“黄莲新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大体系”在全省推广,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桐梓召开;201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世界减贫的中国智慧”为题,对桐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行报道。率先研发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管理平台,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认可。
杉坪旅游。
桐梓干部凝聚起“滚石上山、攻城拔寨”的攻坚力量。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5年来,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久久为功,方竹、灰树花食用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生猪养殖规模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96元增长到2019年的13157元,增幅达60.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2698元增长到2019年的8978元,增幅达230%。2020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3元,同比增长8.2%,全县农林牧渔业增速稳居全市第一,农业有了干头、农村有了看头、农民有了奔头。县委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者流芳,2016年以来提拔重用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84名,其中,2020年提拔重用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72名,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桐梓县城城建。
现代化养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75万娄山儿女奔向美好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路上,幸福之光洒满桐梓大地。(文/蒋隆荣 图由桐梓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