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稿与广播新闻稿和报纸新闻的区别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为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总结一下,需要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
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需有广播新闻稿的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
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
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
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不能简单的根据图像作文
电视新闻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
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链。
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线。
如何拉好这根“金线”是摆在写新闻稿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并不多,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
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摆在写稿人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
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
所以,撰写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功能,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公告、决策、科研成果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因此,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应避免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只是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
也不能把文稿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现在时间一长,有些人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
然而,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意识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
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的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达到一定的深度。
因此与报纸、广播相比,电视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