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南宣
在层峦叠嶂、满目郁葱的黔南大地,曾经藏于深山的刺梨、辣椒、佛手瓜、食用菌等优质贵州农特产品,乘上消费扶贫这辆直通车后,如今已经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上的常客。
自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启以来,广州市南沙区在对口帮扶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贵定县、龙里县及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的过程中,紧抓产业扶贫根本,牵牢消费扶贫“牛鼻子”,不断探索、拓展“黔货出山”的新路径,推动农产品进商圈、进机关、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实实在在为贵州优质农产品打开销路,找到出路。
破局
依托大湾区“菜篮子”融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不主动进行产销对接,不大声对外吆喝,贵州这些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就很难走出大山。”南沙区派驻龙里县的挂职副县长王启才告诉记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龙里县,由于耕地面积小,很多农作物都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因此要将有限的土地用好、用对,才能形成当地的优势产业。为此,当地通过多方调研、市场调查,甄选出适合在南沙推广的“黔货”,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吸引企业建成农特产品保供基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
“要做强优势产业,首先要解决“卖什么”的问题。”南沙区派驻贵定县的挂职副县长范献强表示,按照“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种植什么”原则,近年来贵定县加强与广东省农产品市场的对接,结合“南茶蔬菌、中花果药、北烟梨(刺梨)畜”产业布局,深度融合农业资源优势和产品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立体农业发展新模式。
突围
多点开花拉动实体销售 黔南山珍每天直送湾区
好货在深山,市民难买到,农民难卖出,如何破解产销对接难题?为了畅通消费扶贫协作渠道,南沙区政府引导多方动员,研究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动员调度消费扶贫工作,100多个单位、企业参加推介活动并形成对接。
据了解,南沙先后设立多个贵州农特产品消费扶贫销售门店,在南沙区各单位也设置黔南农副产品展销窗口、在广州地区设立直销点,并且通过建立消费扶贫直配货仓,将农产品“直送”南沙,让南沙市民每天都可以品尝到黔南的山珍美味。此外,贵定县还深化与南沙本地学校的合作,通过校农结合和营养餐配送等,将当地的农产品送进学校餐桌。
此外,在南沙区协助下,惠水县联系广州、东莞、佛山等一级批发市场签订农产品代销合作协议,通过援黔企业开通的“广黔同心消费扶贫直通车”销售模式,如今,24小时“黔货出山、直奔湾区”的全新景象正在每天上演,各种新鲜果蔬以冷链配送方式直供珠三角地区,让当地农产品轻松对接更大的市场。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共组织销往广东市场的佛手瓜、龙须菜、辣椒等惠水农特产品1.3万吨。
乘着这股“东风”,南沙区派驻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协助推进毕节·广州产业园招商入驻工作的挂职干部黄壮羽也于今年5月回到南沙对接消费扶贫工作,南沙区行政办、农林局、法院、纪委、宣传部、各镇街以及南沙区内的央企、国企都给予大力支持,协助金海湖新区销售农特产品合计50万余万元。
创新
建数据库挖掘特色产品 “以购代捐”带动群众增收
黔货出山,渠道是关键,品质是核心。建好了消费扶贫的桥梁,还要想办法让产品“卖得好”。“要解决‘卖得好’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要做靓特色品牌。”范献强告诉记者,经过对贵定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建好9个系列共计193种加工农产品和5个系列共计62种农产品,以及26家加工企业数据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还梳理出9个系列43个具有竞争潜力的优选农产品,完善产品信息,分类建立优选清单。
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泉涌”工程,贵定县不但培育苗姑娘、云雾贡茶、刺梨干等10 余个著名品牌,还挖掘和研发百合粉、香酥辣、紫皮大蒜等 50 余个特色农特商品,完成包括云雾贡茶、贵定益肝草凉茶在内的92个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
今年9月,南沙区还谋划推动创新模式,抓住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和全国消费扶贫月为契机,举办以“携手黔行·爱心助农”为主题的惠水县农特产品推介会,拓展社会帮扶通道。据了解,南沙区公安分局、行政执法局、开发建设集团等单位“以购代捐”献爱心,采购40余万元农特产品,同时以采购额的2.5%返还到各单位结对帮扶的深度贫困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补短板。
走进贵定县苗姑娘集团展示大厅,能看到十多种印着南沙东涌镇、南沙黄阁镇、南沙资产公司、南沙湿地等不同机构、企业名称的定制水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示柜中。据介绍,这是南沙区通过消费扶贫为当地贫困户增收的又一创新举措。结合“苗姑娘”牌饮用天然泉水这一产品,南沙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大学、酒店、景区等多个领域与贵定县形成合力,定制合共16种“十分爱心”饮用水——即每采购1瓶小瓶装的饮用水,就会向贵定当地的贫困村捐赠10分钱,而大瓶的升装水每卖出一瓶,就为贫困户捐献一元钱,目前已累计将爱心定制水的消费扶贫红利6.056万元分到贫困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借力
电商+直播拓宽“黔货”销路 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要进一步拓宽销路,线上渠道必不可缺。今年6月8日,来自南沙区对口帮扶贵定县的刺梨干和刺梨原汁等特色山货在首届广州直播节亮相,当晚的线上销售额超过21万元。“我们的贵定农产品今天限时优惠,价格全网最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广州市南沙区派驻贵定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范献强化身“主播”,在直播间卖力吆喝,刺梨干和刺梨原汁等贵定特色产品纷纷亮相。
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宣传推广展销、龙头企业带销、“电商+直播”等模式,贵定县通过 832 扶贫平台、“东西优选”、粤港澳黔掌柜、优品南沙等电子商务平台,为目标市场和当地企业“牵线搭桥”,构建立体式消费扶贫体系,也拓宽贵定农产品销售渠道。
惠水县通过借力电子商务营销,同样取得可喜的销售成绩。据南沙区派驻惠水县的挂职副县长王德成介绍,今年7月,惠水县携手阿里拍卖、省广集团、广州广播电视台举办直播带货,在线成交5宗570吨的佛手瓜,实现贵州农产品大宗交易线上第一拍。同时,与区对口支援办、区团委对接,推送惠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二维码、小程序,便于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惠水农特产品,让惠水农产品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买“黔货”,打通消费扶贫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南沙区对口帮扶的黔南三县在去年已经部脱贫出列。2020年南沙区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长效机制,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据统计,通过线上线下同发力,今年以来,由南沙区对口帮扶的黔南三县消费扶贫金额已达到2.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