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5584字,约8分钟
作者 | 安多 编辑 | 吾人
(ID:thecapital)
5月下旬,淄博已经进入盛夏。和隆优化董事长于现军奔走在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的校园内,和产业上的合作伙伴以及投资人们介绍着流程行业智能工厂的未来。就在最近,由和隆优化和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的智慧化工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IURA)正式揭牌。
在于现军的精准规划下,该平台将引领短流程智慧化工智能优化技术的前沿,专注于为化工企业提供新工艺和新材料研发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全面支持,它还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的实习实训、高技能复合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成果的一体化整合,确保企业能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该平台还将是产业、政府、学院、金融等生态合作的桥梁。随着平台的设立完成,也标志着和隆优化走到了新的阶段。“前几天我们的投资人达晨财智生态业务部门负责人刚刚来为我们产业协同对接。我们上轮融资还是非常顺利的。”2022年年底,和隆优化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0亿。回溯这家工业软件公司的发展,已经20年之久。伴随着传统氯碱、钢铁冶炼行业而生,和隆优化身上带有制造行业的厚重感和稳扎稳打的风格。不同于早期消费项目动辄达到数十亿估值,工业软件这个赛道,似乎刚刚被引燃。近四十年前,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系一门《最优控制》的枯燥选修课启动了于现军在APC、RTO与智能化道路上的一路拼杀,从氯碱化工领域的小试牛刀,到钢铁行业、热电行业的大杀四方,再到精细化工、煤化工、水泥建材、教育……与此同时,中国工业软件行业也从破土萌芽的起步发展期进入全面推进的快速增长期。伴随着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于现军也带领和隆优化走出了一条中国工业软件项目的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最感恩的就是遇到了很多帮助我们的贵人。”回忆发展的20年,于现军感慨良多。由于工业知识和技术的沉淀不足,对工业业务的理解不足,我国工业软件在2000年前后功能还较为简单和单一,与国外工业软件差距较大。回顾最初与工业软件结缘还是于现军的大学时期。当时,青岛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选修课程《最优控制》。“当时这门课不是必修,教材也是自己动手油印的版本。”通过这门课,20岁出头的于现军得以了解,那时已杀进国内的国外工业软件一个订单动辄百万美元。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工业软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传统能源企业并未引入工业软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要引入一套欧美的工业软件系统,动辄就要百万美元级别。而钢铁行业的工业软件主要被日企所垄断,且造价不菲,一套大型高炉的软件及自动化设备费用更是高达5000万。“当时想法很简单,要是我们也能做这个软件就好了,也太值钱了。”大学毕业后的于现军分配到了天津某化工厂,并师从著名自动控制专家肖卫国先生、著名氯碱工艺专家程殿彬先生继续学习和实践,在化工厂工作的十余年先后参与了数十项科技攻关,他们所研发的科技成果逐渐推广到诸多氯碱厂。凭借着对智能优化技术事业的痴迷热爱及执着,2004年于现军和几个合伙人共同设立了和隆优化,开始了创业之旅。创业初期,和隆优化所做的就是基于于现军所研发的相关技术,把相关产品推广到氯碱行业。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短短几年,在氯碱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达到40%以上。“通过过去在氯碱行业积累的智能生产、优化控制技术,和隆优化赚到了第一桶金,但仅仅四五年时间,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体工艺变了,氯碱行业从落后的隔膜生产工艺转变为先进的离子膜生产工艺。”于现军回忆,“这种工艺的优化是革命性的,它可以使产品质量提到最优,能耗从平均3.5每吨降到了1吨以内。这样一来,我们原来针对传统工艺的智能化业务逐渐开始萎缩。”好在,当时的和隆优化在深化氯碱行业的同时,已经开始研发新技术——通用燃烧优化控制技术(BCS)。通过这一技术,和隆优化得以在这一波技术巨震中生存下来,并在项目早期就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现在想想比较侥幸,好在我们研发出通用燃烧优化技术,否则就走不到今天了。另外,也正是这一技术,引领我们进入了钢铁等燃烧行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和隆优化空有技术,但对钢铁领域并不了解,如何让自身的技术与行业结合实现应用,成为和隆优化的又一个挑战。“好像我们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碰到了帮助我们的贵人。”就在这时,和隆优化遇到了承德钢铁的总工程师周春林先生。“周总对智能优化技术极为敏感,在听了我们的介绍后,他决定,为和隆优化提供实验装置,在5#高炉上做现场实验并提供了项目资金。”通过几个月的实验,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有了第一单的成功,和隆优化的技术得以在全行业进行推广。“现在想想,踏入钢铁行业的开头有点惊险,但是,正是这份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让我们成功跻身其中。”如今,在全国220余家大中型钢铁厂中,和隆优化已经和其中140余家达成合作,实现了一批高耗能生产线软件的国产替代,共同书写着钢铁行业的辉煌篇章。有了钢铁行业的经验,和隆优化开始筹划将技术推广落地到更多行业,截至目前,已经在水泥建材、有色冶炼、热电和许多细分化工行业等均实现落地,真正从单行业迈向了多行业发展。并从单一生产装置的智能优化到全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我们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行业端我们进行了拓展之外,在资本层面,完成了达晨领投的C轮融资;从业绩端看,我们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对于很多现代制造业行业来说,从源头开始就离不开工业软件。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和隆优化20年一路风雨,产品也几经迭代。“我们的技术产品都是在不断地使用中完成迭代,在应用中不断升级。”在产品端,和隆优化已经积累了各项知识产权200余项,发明专利30余项,且产品均为自主研发。不少研发成果在国际保持领先,突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和隆优化的通用燃烧优化技术(BCS),在沙钢的部署实施。一直以来,中国沙钢、韩国浦项以及印度塔塔,并称世界三大钢厂。截至目前,沙钢位于张家港的钢厂每年产钢量已经达到2400万吨,在这里,有四十余台套各种大型工业窑炉装置均使用了和隆优化自主研发的“通用燃烧优化控制技术(BCS)”,其中就包含中国最大的高炉装置。从效益看,通过使用和隆优化的BCS技术,每年为沙钢带来的节能降耗效益超过亿元。“我们当时刚刚进入钢铁领域,一心想要做里程碑式的大案子。当时,和隆优化已经有了一些小的案例,沙钢觉得还不错,就让我们在他们的一个小高炉上先试试。”于现军笑着说,“早些年我们进入很多大型钢铁企业都是先试用后付费。但我们是有信心的,只要给我们机会,他们一定会愿意买单的。”就这样,和隆优化已服务沙钢集团近十年,在其大大小小的炉窑装置上使用了和隆优化四十多套产品。不仅是沙钢,宝钢、莱钢、东海钢铁、青钢、三钢、山东钢铁、安钢、建龙钢铁、酒钢、河北钢铁、中天钢铁、日照钢铁……如今,和隆优化仅仅在钢铁领域已经打进了60%以上14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回到数年前,和隆优化进入热电厂时,遇到了福建石狮热电的董事长俞金树先生,他是锅炉行业的专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会议上听到了和隆优化的技术介绍,随后他马上表示,“让你们的技术负责人来和我谈一谈。”和于现军当面交流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和隆优化的技术产品完全可以利用到热电的场景中。他告诉于现军,“只要你们的技术能在我们的锅炉上实现,你将在中国热电领域畅通无阻。”事实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石狮热电的锅炉是最难搞的一种。“它是中温返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规模小,产气量仅为75t/h,而且热电联产,所用燃料还是最难烧的福建无烟煤!”回忆起来,于现军还是感叹,“当时,俞董事长给予了我们殷切的期望,让我们把这个行业难题攻下来,没想到,这一攻就是三年。”当时,于现军带着研究生和团队住在厂里以“硅谷精神(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彻夜奋斗,虽然过程艰苦,但如今,不少和隆优化的核心技术都是在那时研发出来的。而这也奠定了和隆优化在燃烧等多个领域发展的基础。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和隆优化已经具备了先进控制(APC)与在线优化(RTO)技术、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技术、过程优化仿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服务综合能力,成长为国内“先进控制与在线优化”的重要供应商。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和隆优化帮助流程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解决企业人为效益流失问题,更有效降低碳排放,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从客户方面,和隆优化目前在冶金、热电、电力、石油化工、化工、水泥、氧化铝、供热、光伏、多晶硅、制药、造纸、橡胶等流程制造业及市政、高等院校等,覆盖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在多个重化工业已有2000+条生产线的典型样板案例。作为和隆优化的投资人,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杨鹏直言,“工艺能力的提升本身还是属于实践科学,需要长时间的客户现场沉淀,因此我们从机加工、半导体到流程工业进行了系统性的行业走访与调研覆盖,重点关注有着较长行业实践积累的企业。”
在行业内寻找多时,达晨发现了有着多年实践的和隆优化。
“和隆优化一直聚焦流程工业的工艺提升。一方面,其产品作为流程工业的核心软件,对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工业机理、数理化等底层学科的理解与运用上有着较高的综合能力要求,且需要在众多实际场景中不断打磨和调优,和隆优化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深耕,为他们积累了较为扎实的领先优势与竞争壁垒。”杨鹏表示,“另一方面,从落地行业的机会来看,黑色冶金、热电、化工、水泥等传统高耗能重工业的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方兴未艾,叠加国家正大力推动碳中和的战略与政策支持环境,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效能优化、操作优化以及管理优化拥有着超过千亿的市场空间亟待发展。和隆优化处于这两大线索的交叉中心点,最终我们在2022年进行了布局、落地和隆优化。”
2020~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在宁东能源基地的全球最大的400万吨煤制油全流程优化项目分阶段面向全球招标。于现军对项目细节记得很清楚,“动力厂项目号称全球最复杂动力大系统,招标项目包括50余套装置,6台640吨锅炉、4台600吨锅炉、8个发电机组、10套脱硫、10套脱硝、10套除尘、6个除氧器、2个具有9个压力等级的复杂管网。”最终,和隆优化成功中标,该项目在2023年10月通过整体验收。按照当时承诺,和隆优化完成部署后,节能指标应达到1%,而国家能源集团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一数据达到了1.9%,发电效率提高了10.7%,所带来的实际效益非常可观。得到用户认可后,和隆优化先后又承担了其更多生产装置、生产线智能优化改造项目,其中,400万吨煤制油化工全流程优化项目预计在近期完成验收。一切都要用产品实力说话。当前,工业流程控制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但想要拿下一个订单,不仅需要有出色的产品实力,不少项目更需要直面PK。“你报价200万,就有人报50万。你承诺节能3%,就有人敢承诺5%!项目方无法取舍,最后就让两家企业进行PK。”于现军回忆,“之前有个钢铁项目,PK的时候,我们三下五除二完成了部署,也满足了用户的指标,但竞聘方表示,我们部署的产线比较容易,我们提议交换产线再部署一次,同样是我们胜出。”事实上,即便行业逐渐走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但在项目端看,仍需要硬碰硬地去争取合同。对于流程工艺企业而言,想要拓展客户仍属不易。由于行业并不完善,也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于现军对和隆优化的技术有绝对的信心,在他看来,与其进行低价竞争,不如专心研究更智能化的产品。如今,在技术端,和隆优化已经打造出面向短流程化工真正的“黑灯工厂”——一键启停且本质安全的无人化化工生产线。黑灯工厂被称为智慧工厂,指的是从原材料到成品主要由智能机器人或智能化设备按照高度复杂的人工智能指令自行完成,相关的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往往无须人工操作。如今,和隆优化缔造的准“黑灯工厂”已经在流程制造业有大量实践案例。“我的优点和缺点可能都是我太痴迷智能化技术了”,于现军笑着说。一直到现在,他每年有半年以上都会带领团队到客户现场考察、工作和研究。除了搞研发,今年上半年,于现军的大半时间都驻扎在淄博基地。几天前,他正忙着组织来自内蒙能源学院的20余名工匠班学生实践。今年,由和隆优化主编教材,参与教学的“智慧化工工匠专业班”终于开设。于现军的方向非常明确,“我们国家当前缺乏3000-4000万复合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学生毕业后,不懂生产和技术,我们这个专业技能班,就是培养高技能复合人才的‘黄埔军校’。” 忙于科研与教学之余,他还在与青科大共同推进“国家级智慧化工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和“国家级智慧化工6D实验室”的打造。于现军看来,未来,6D实验室将基于和隆优化Hero4M技术体系,利用其产出的众多发明专利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作为坚实的技术后盾,全力构建一个融合化工产品与工艺研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生产销售、智慧化工模式研发推广、以及智慧化工复合型人才培训与认证等多元化功能的新型智慧化工综合服务产业基地。明确了方向,和隆优化需要做的,就是朝着目标加快脚步奔跑。可以说,和隆优化20年之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工业软件的一路发展。从氯碱化工到钢铁冶炼、热电、精细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建材水泥、制药,再到数字孪生技术的探索,直至如今对大数据挖掘和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和隆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技术和应用层面的自我革新,并成功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如今,在探寻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之下,和隆优化仍在“优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