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广西日报防城港观察版版面。
“自从峒中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启用后,通关越来越高效、便捷,边境贸易越来越红火。”12月24日,从事边境贸易的防城港市防城区美瓷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徐豪感慨道。
今年以来,防城区立足沿边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激活口岸经济,做足“边”的文章,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1—10月,防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8.63亿元。前三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4.41亿元,同比增长7%。
1 升级开放,推进通关更加便利
12月20日11时许,一辆满载生活用品的跨境货车驶入峒中口岸海关大型集装箱检测通道,完成扫描后,径直驶至“一站式”卡口处。随后,边检人员对货车司机的证件进行查验,核实无误后放行,用时不到两分钟。
跨境货车在峒中口岸“一站式”卡口有序通关。
“峒中口岸没升级前,经常出现过境车辆在检验卡口拥堵、滞留现象,一天通关车辆只有50辆次。”防城港市防城区卓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说,该公司从事边境出口贸易,主要出口瓷砖、小家电等,得益于口岸升级、对外开放,公司日出口货物车辆次实现翻倍,年出口货物总产值也实现翻番。
“新口岸启用后,查验位数量从5个提升到36个,口岸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峒中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陆宇表示。
据了解,今年6月25日,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正式对外开放。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是全国首个以一线卡口一站式模式通过一类口岸验收的口岸,按照“一卡一道一杆”的理念设计,出入境车辆仅需在卡口处停留一次,即可同时满足海关、边检的查验要求。这种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减少了车辆停留次数和物流成本,预计全年可节省企业物流成本4000万元。
“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具备货检、旅检和边民互市贸易三大功能,口岸智能化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预计3年后货运吞吐量达640万吨/年、出入境人员达60万人次/年、货车吞吐量达31.5万辆次/年。口岸将吸引更多企业进驻,也将进一步促进中越传统友谊,推动双方贸易经济发展。”防城区区长巩发明表示。
2 落地加工,集群发展初步形成
12月20日,记者在位于防城区那良镇的广西防城港市坤祥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穿戴规范的工人正在对海产品进行清洗、分拣、加工、包装。
近日,坤祥公司的工人正在加工海产品。
据了解,该公司应用先进技术加工防城区、东兴市及越南水产品,为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冷冻海产品。“我们加工的冻虾仁、冻巴沙鱼片等海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2023年公司产值1.3亿元,今年1—11月,公司产值就达到了1.3亿元。”坤祥公司总经理杨成介绍。
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启用后,不仅带动了落地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那良镇脱贫群众赖女士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我在落地加工企业做工,每月工资约3000元。有了这份工作,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赖女士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防城区充分利用广西防城边境经济合作区、越南广宁省北方重点经济区等开放型平台,围绕“一口岸、多通道”,打造以出口贸易、落地加工、跨境金融服务为主导的沿边产业,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
目前,防城区落地加工企业共19家,其中已投产运营7家。加工产品主要有冻巴沙鱼、黑虎虾、去头虾、腰果、肉桂、八角、胡椒等。
“据统计,今年1—10月,防城区落地加工产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1.63%,吸收当地边民就业600多人。”防城区商务和口岸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3 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防城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地方区位优势,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进驻,开展进出口业务,拉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峒中公路口岸升级后,跨境货车通关越来越高效、便捷。
近两个月,该区引进炜华、诚凌、沐胜、通和等8家外贸企业。11月25日至今,这几家企业日贸易额超5000万元。
通关便利化是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的重点。为进一步加大贸易进出口步伐,防城区积极协调海关、边检、口岸运营公司等单位采取便利的通关措施:开辟绿色排队通道,实行独立排队、优先通关模式,鼓励企业出口;边境口岸(通道)启动周末和节假日预约通关机制,进一步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顺畅通关;持续推进口岸信息化项目建设应用,提升通关设备软硬件性能,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监管服务水平,确保新口岸进出境货物通关顺畅;与越南口岸管理部协商,为防城区外贸出口企业车辆在越南口岸提供便利化服务,优先通关放行。据统计,开通绿色通道后,防城区边境贸易日贸易额超3000万元。
今年1—10月,防城区边境贸易口岸过货量达45.949万吨,同比增长84.18%;口岸过货值达118.5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