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大石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02-03

【字号: 大 中 小 】

分享: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环境 4

第二章  总体思路 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6

第三节  发展目标 7

第三章  空间布局 9

第一节  总体布局 10

第二节  城市布局 10

第三节  产业布局 11

第四节  生态布局 13

第四章  重点任务 14

第一节  做强做大工业 14

第二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 17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1

第四节  加速城市化进程 26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8

第六节  深化改革开放 31

第七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4

第八节  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37

第九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39

第五章  保障措施 43

第一节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 44

第二节  实施项目工程 44

第三节  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45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环境 46

第五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7

第六节  强化规划实施办法 47

“十二五”时期,是大石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三大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大石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组织和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规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列,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0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3亿元,年均增长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0亿元,年均增长33.4%。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跃升到61名。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1125亿元,年均增长25.6%。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1.4%。全市规模企业按新计算口径达到318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项目落户园区达230个,吸引外来资金60亿元。

服务业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3亿元,年均增长17.5%。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三山三库”为重点的区域特色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接待国内外游客累计达77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7亿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15.8%。粮食、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8.8亿斤、9万吨、40万吨、8.5万吨、9.5万吨。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农村能源建设成果显著,惠农政策充分落实。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启动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了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和镁质材料产业园、沿海新兴产业区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蟠龙广场、平安广场、太阳城广场改造全部完成。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市政、园林、环卫、自来水、客运公司等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30.3%。出口创汇实现6.5亿美元,年均增长15.8%。进一步加强了对外经贸合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达到226家。

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退二进三”工程正式启动,治理各类污染企业650家,关闭漏窑950座。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加快建设。单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完成预期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100%。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心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即将投入使用,重大传染病长效防控机制初步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分别达到10.5万人和5.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520元,年均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00元,年均增长14.6%。总人口达到72.5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01‰和1.5‰。文化、体育、新闻、档案、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较大,产业升级不快,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功能不尽完善。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外部环境总体有利。

有利条件:一是世界经济恢复稳定增长,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的时期,但总体向好。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更加明显,有利于我市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三是我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享受更多的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支持,从而进一步利用好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为加快我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不利因素:一是全球贸易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围绕资源、产业、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造成较大困难。二是地区之间、县域之间相互追赶的形势咄咄逼人,要想实现“百强县”位次前移、省内县域经济保五争四的目标任务,压力巨大。三是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科技、资金等瓶颈制约加重,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更加艰巨。

总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妥善应对,科学决策,必将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的良性轨道。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三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市为主线,以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为牵动,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环境立市”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国镁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把大石桥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民营经济发达、宜居宜业宜游的辽中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要把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既要发挥老优势,又要争创新优势。坚持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以改革增动力,以发展保民生。

坚持协调发展。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关系。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筑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综合实力较强、民营经济发达、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双千亿”产业园目标基本实现,在经济、城市、社会、生态四个方面转型明显,在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五个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的前三年,实现县域经济第二个倍增目标。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到2013年: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0亿元,年均增长2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26亿元,年均增长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2亿元,年均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实现4亿美元,年均增长40%。

出口创汇实现11亿美元,年均增长20%。

到2015年: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3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0亿元,年均增长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6亿元,年均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实现8亿美元,年均增长40%。

出口创汇实现16亿美元,年均增长20%。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5:4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9.6%。

城市化率达到50%。

——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1%。

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

——资源环境建设跨入新阶段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32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年均降低3.3%。

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0.10mg/m3。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浓度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年均增长10%。

森林覆盖率达到40%,年均增长3.3%。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80元,年均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0元,年均增长1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1年以上。

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31人,年均增长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年均增长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常住人口规模达到74.8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实施“城市南扩西拓、产业北上东进”和“工业进园区、商业进集中区、居民进小区、农业进设施区”,建立协调发展的空间功能分区和合理有效的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构建“一主三副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由新城区和老城区构成的大石桥市主城区。

三副。由虎庄镇、高坎镇、汤池镇三个中心镇构成的副城区。

三区。由中部城镇集聚区、西部平原经济区、东部山地经济区构成的三个重点发展区域。

图1  总体空间布局图

第二节  城市布局

构建“五片区多市镇”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

五片区。老城区主要以商业、居住为主的生活片区。望海新城主要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为主的综合片区。金桥新城主要以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居住为主的综合片区。沿海新兴产业区主要以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的产业片区。南楼镁质材料产业区主要以镁质材料加工为主的产业片区。

多市镇。以南北、东西向公路为连接轴,将沿线的城市片区、中心镇和一般镇相连接。

图2  城市空间布局图

第三节  产业布局

构建“产业集聚、三区互动”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中部产业区。包括沿海新兴产业区、镁质材料产业园、城市商业综合集聚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等产业。

东部产业区。包括汤池镇、周家镇、黄土岭镇、建一镇。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林果种植业、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及矿产加工业。

西部产业区。包括高坎镇、水源镇、沟沿镇、旗口镇、石佛镇、盼盼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产业和水稻、水产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

图3  产业空间布局图

第四节  生态布局

构建“一片三廊五带多点”的生态格局,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体系。

一片。整个自然山体的环城片区。

三廊。依托沈海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东环路形成三条生态防护廊带。

五带。胜利河、淤泥河、永安河、二道河及新规划水系形成五条景观生态绿带。

多点。突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山脉、城市绿地等各类生态节点建设和保护。

图4  生态空间布局图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做强做大工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扩大增量带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3580亿元,年均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0户。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工业总量的60%以上。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以构建与“中国镁都”相称的镁质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以航天、航空、军事、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应用为方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档镁制品,重点推进金属镁及镁合金、废弃菱镁矿渣生产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和高纯轻质氧化镁、镁锆砖、再生镁(铝)碳砖等重点项目,发展镁质材料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实现镁质材料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耐火材料单一领域向国民经济多领域、从传统材料向高科技材料的根本转变。新型建材产业以建设东北最大新型建材产业为目标,以突出发展铝材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的牵动和带动优势,建设全国最大门窗业、北方最大铝型材、省内最大钢结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多功能、不同门类的家居门窗,突出发展多元化用途的民用和工业铝板材、铝型材、铝线材、铝管材,加快发展市场需求的轻型、重型和桥梁钢结构。同时发展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功能性建筑材料,形成五金件、保温材料、密封材料等下游配套产品。新型墙体材料向节能、综合利用型发展。有色金属产业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铜、镍、钼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着力发展铝熔炼业,为铝材、铝部件提供原料支撑。机械制造产业实行错位发展,以电机、特殊材料设备及零部件制造等为方向,发展特殊的、高科技含量的、轻型小型零配件产品。纺织服装产业以差别化纤维、棉纺深加工产品、柞蚕丝绢面料、高档室内装饰用品、高档印染服装面料及品牌服装产品为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以特种、新型和高附加值为方向,重点发展碳化硅、氮化硅、有机高分子、镁合金薄板、通信级塑料光纤、三乙基铝等产品。新能源产业重点在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大型风电厂等项目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在节能节水技术设备、环保产业技术设备、循环经济技术设备等方面快速发展,推进节能环保设备、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节电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推进发展产业集群。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集群化为方向、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强做大一批产业集群。

——一大千亿产业集群。以镁质材料产业园为重点区域,打造中国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形成全国最大镁质材料产业集群。

——二大200亿产业集群。以沿海新兴产业区、盼盼产业园为重点区域,以各类铝材、防撬门窗、钢结构等为重点产品,形成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沿海新兴产业区为重点区域,以铜、镍、钼等深加工为重点产品,形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三大100亿产业集群。以沿海新兴产业区为重点区域,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沿海新兴产业区、盼盼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形成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沿海新兴产业区、虎庄镇为重点区域,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按照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统筹战略构想,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施园区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定经济发展板块,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的园区:一是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镁质材料产业园;二是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沿海新兴产业区;三是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盼盼产业园。镁质材料产业园以改善生产环境、改造落后产能和工艺、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引导镁质材料企业向园区集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促进镁质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快速发展。到2015年产值达到千亿元,其中镁耐材500亿元,镁合金及镁金属300亿元,镁化工130亿元,镁建材70亿元。沿海新兴产业区以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支撑,实现以增量调结构、以调结构促发展,到2015年产值达到千亿元。盼盼产业园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依托盼盼的品牌优势和广阔市场,发展与盼盼产品相关的配套产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专栏1  产业集群

一大千亿产业集群  镁质材料产业集群。

二大200亿产业集群  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三大100亿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第二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重点城区、企业、项目为载体,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公共服务普惠公平、农村服务健全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5%。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以企业集团为依托,整合企业运输资源,对有关联性的产业建立统一的工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金德粮油、真实惠等商业企业为引领,逐步建成规模大型化、服务多样化、辐射辽南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到2015年,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到20个以上,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1亿元。金融保险业要做为现代经济的一个核心产业来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宏观调控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力度,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优选有条件的重点企业进行上市辅导,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到2015年,力争推进3户以上企业成功上市。要重视和发挥保险业在市场经济中“稳定器”的作用,巩固提高财险、寿险等行业,开发和推广新险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支持上级金融机构及各地方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贷担保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参股商业银行。要加大信用环境建设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信息、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服务需求,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文化、旅游、房地产、商贸、社区、邮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发展,不断推进文化创意市场体系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办好大石桥市书画院,彰显镁都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地区旅游休闲新亮点。以开发黄丫口和三道岭水库为重点,打造东部生态旅游带;以迷镇山、红旗山、金牛山、蟠龙山公园为重点,建设中部宗教、科教和休闲娱乐旅游带;以辽河大堤和盼盼工业园为重点,建设西部滨河和工业观光旅游带。保持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和供应总量,优化房地产开发环境和开发结构,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紧紧抓住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的契机,加大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和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推出一批特色突出、适合人居、环境优雅、档次高、规模大的商住小区和写字楼,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市场规划布局要求,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中心市场、南市场、北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装饰材料市场的功能和规模,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做好市场安全、商品质量、经营秩序、卫生保洁等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明确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职责,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促进市场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发展优势明显、规模合理、辐射功能强的大中型市场,体现高标准、大规模、谋长远的要求,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重点做好木材、建材、旧物和机动车等市场建设。以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为导向,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卫生保洁、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水平。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和完善果品蔬菜、水产品、花卉苗木等专业市场,不断增强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和“新网”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哈大路、振兴路、三山路为主线布局商贸区,重点从欧洲城、太阳城、步行街、兴隆商城向繁荣大街东段延伸至朝阳路东段区域为商贸中心区,加快建设一批富有城市特色、体现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的现代化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沈阳、大连之间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辅助配套银行、酒店、中介服务等商务办公配套设施和商业住宅等,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商务、文化、服务机构的集中,建设2—3家与发展相适应的星级酒店。鼓励支持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连锁集团,引进世界和国内知名商业集团入驻,打造特色明显、功能互补、区域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在新城区规划建设规模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服务区。

专栏2  服务业重点项目

商贸  以哈大路、振兴路、三山路为主线布局商贸区,重点从欧洲城、太阳城、步行街、兴隆商城向繁荣大街东段延伸至朝阳路东段区域打造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

市场  提升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中心市场、南市场、北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装饰材料市场的功能和规模。重点做好木材、建材、旧物和机动车等市场建设。

旅游  建设东部生态旅游带,中部宗教、科教和休闲娱乐旅游带,西部滨河和工业观光旅游带。

服务  重点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卫生保洁、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服务。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

发展优势特色精品农业。粮食生产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建立充足、质优、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到2015年,粮食产量要实现10亿斤,其中优质水稻8亿斤。水果生产以大力发展南果梨、寒富苹果、大枣等特色品种为主,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实现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市水果产量要实现18万吨。蔬菜生产以设施蔬菜为重点,扩大反季精细特蔬菜生产规模,增加绿色和有机蔬菜供应量。到2015年,全市蔬菜总面积要发展到7万亩,蔬菜产量实现50万吨。转变传统渔业养殖方式,重点推广水产品规模化健康养殖,实行无公害化生产,提高水产品品质。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水产品产量要实现12万吨。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成数量达到20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1200户,肉类产量达到12万吨,蛋产量10.2万吨。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西部依托“两水一菜”产业优势,打造西部高效农业产业带;中部依托旱田水果产业优势,打造中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东部依托山区林果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围绕三条产业带中的粮食、果品、蔬菜、水产、畜牧等产业,以水源、沟沿、高坎等西部五镇为重点,选取水稻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水稻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以高坎镇为重点,优质出口型淡水养殖产品为方向,加快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建设淡水鱼蟹深加工产业园区。以南楼开发区、汤池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国家绿色果品,建设优质南果梨、寒富苹果产业园区。以旗口镇、博洛铺镇为重点,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园区。以黄土岭镇为重点,打造“辽南养驴第一镇”品牌,建设优质肉驴养殖产业园区。以建一镇为重点,加大黄丫口、三道岭水库、老轿顶等生态景区建设,形成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及企业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发展“一米一蟹一果”为重点,整合现有品牌资源,着力塑造“营口大米”、“营口大闸蟹”和“营口南果梨”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省内闻名、全国知名。到2015年,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年产值实现100亿元。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0个以上,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注重培育和推广农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到2015年,全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50%以上。

强化农业保障功能。以“大禹杯”竞赛为载体,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并实施灌区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加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十二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24万亩。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提高水稻和玉米等重点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2%以上,进入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以东部山区为重点,继续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建设,不断加大生态项目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人工造林33.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医疗制度,初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畅通、就业市场等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和“新型农民”培训活动,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培训农民1万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入、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分析预警和应急管理等监管制度。到2015年,全市要有50%左右的行政村建有农民科技书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使所有的贫困村都得到扶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优先安排使用国家扶贫贴息贷款,积极争取省级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坚持开展“1+X”和“X+1”活动,通过“城乡牵手、村企互助、共建文明”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办学和医疗条件。继续实施移民扶贫,每年安排财政补贴移民50户以上,到2015年基本消除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贫困人口。

专栏3  特色农业基地

优质水稻基地  水源、沟沿、石佛、高坎、旗口等镇建立优质水稻基地。

淡水养殖基地  水源、沟沿、石佛、高坎、旗口等镇建立水产养殖基地。

水果基地  南楼经济开发区、汤池、黄土岭、周家、建一等镇区建立水果基地。

蔬菜基地  博洛铺、旗口等镇建立蔬菜基地。

畜牧基地  黄土岭、建一、周家、汤池、高坎、沟沿、水源等镇建立畜牧基地。

第四节 加速城市化进程

以打造50万人口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全面推进新老城区开发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按照“高水平、高标准、高档次”要求,做好山的文章,突出山的特色,努力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发展格局。

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的要求,积极推进金桥、虎庄两个新城,虎庄、高坎、汤池三个重点镇,高坎镇、旗口镇、水源镇、博洛铺镇四个试点新市镇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具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按照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建设供水、供气、道路、绿化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大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培育壮大农村建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村庄改造和建设。鼓励各类法人和自然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开发建设。坚持工业强镇,集中配置工业用地,完善城镇功能。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努力实施扶农措施,加大支农资金的比重。按照城市服务设施的标准,积极推进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水源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供电、供气、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共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建立城市与镇村协调互动机制,打通各类资源流入农村的渠道,加速生产要素良性流动,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巩固和提高环卫、市政、园林“三位一体”综合管护水平。进一步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和占道经营治理,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等行为,取缔营运三轮车,营造良好交通运输环境,促进城市整体形象提升。

专栏4  试点新市镇、重点镇

虎庄镇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3万人重点镇。

高坎镇  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形成5万人试点新市镇、重点镇。

旗口镇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5万人试点新市镇。

水源镇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5万人试点新市镇。

博洛铺镇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5万人试点新市镇。

汤池镇  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形成2万人重点镇。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载体功能,增强支撑作用,初步形成功能性、综合型、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搞好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绿化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重点实施“六横四纵”路网的蟠龙大街、石桥大街、镁都大街、青龙山大街、市府大街、望海大街、金牛山路、三山路、货场路、哈大路建设和改造。城市供排水重点发展公共供水,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保证居民生活供水安全达标,建立区域集中供水系统。到2015年,取缔二次加压泵房,形成集中大面积区域供水的管理格局。管网普及率和供水普及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和新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全面实行集中供热,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市总供热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城市燃气完成天然气管道建设任务,初步形成管网成环,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绿化重点实施主街主路行道树栽植及新建湖泊、湿地和蟠龙山、红旗山、迷镇山和金牛山等绿化工作。规划建设绿地45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0%,绿地率达5.5%,人均公共绿地8.8平方米。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建设,加速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

供电建设。全力推进博洛铺新营口牵引站、高坎输变电2座220kV和永安、城南2座66kV等供电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供电能力达到168万千伏安。

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外网公路建设。到2015年,完成哈大、庄林、沈营、岫水等干线及新后线、上白、官虎、腰石线等县级以上430公里和乡村1040公里公路改建和大中修。

水利建设。完成大伙房水库东水西调、淤泥河改造、大清河拦河截潜等水利建设工程。农村供水普及率达到80%,实现自来水村村通,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100%。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点加强防洪、防震、消防、人防以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使全市防灾减灾系统适应突发性灾情救助。全面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继续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防震减灾以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消防投入,积极引进高层建筑灭火车辆和装备,严格消防工作责任追究制,加强城镇消防水源建设。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专栏5  重大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  2012年前完成蟠龙大街、青龙山大街(含公铁立交桥)、三山路、金牛山路建设;2013年前完成市府大街、望海大街建设。

公路  2012年前完成哈大和营大路拓宽、西环路改造;2015年前完成庄林、沈营、岫水等干线及新后线、上白、官虎、腰石线等县级以上公路改建和大中修。

能源  2015年前完成大石桥热电厂、风电场项目建设。

水利  2011年完成淤泥河改造;2012年前完成大清河拦河截潜建设。

园区  2011年前完成镁质材料产业园、沿海新兴产业区、盼盼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全方位形成项目承载能力。

第六节 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更加科学、开放、灵活的体制机制。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培育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产权制度与农民财产性改革、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配套改革,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和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大幅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大对贫困村的财政支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构建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严格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地方财政风险。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投融资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优化政府管理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率先建成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学会、社团法人、中介、咨询服务等社会组织。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中心镇,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继续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深化公共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运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多元化医疗市场,完善社会力量办医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强化对非公立医院监管。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统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利用国家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优惠政策,扩大开放领域。加强与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多种形式、多方位地利用外资,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逐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出口创汇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镁制品出口由低档向高档转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带动产品、设备、技术、劳动力出口。特别鼓励到国外投资开发资源性产业项目,获取国内短缺资源。

打造良好开放环境。通过不断挖掘政策潜力,使我市的政策更具吸引力。要打造信用品牌,兑现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把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并做到内外政策一致。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大力改善城市环境,以优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功能吸引外来投资者。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围绕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搞好项目和产业对接。积极推进与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吸引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投资。充分发挥商会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境内外投资促进会的联系和合作,逐步实现我市利用外资和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多元化。

第七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投资消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劳动者报酬增长不低于企业收入增长。规范工资分配秩序,合理调整企业收入占比,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征地补偿等政策制度,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过程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逐步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加强垄断行业工资分配调控,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就业增长点,坚持扩大就业与促进创业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工作岗位。强化政府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提供援助政策,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社会创业环境,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劳动者创业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数倍增。突出特色培训,满足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推进城乡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和创业能力;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者转移培训,推行农民工上岗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失业调控、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机制。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12万人次,培训各类人员5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加大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参保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制度。到2015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1万人。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建立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必保。健全教育、城乡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保障的范围。继续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第八节  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节能型产业,推进清洁生产,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益的产业、产品的发展。加强对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重点工业企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推行“绿色制造”。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采取严格的环境准入和监管措施,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作为发展模式,必须坚持把生态经济贯穿于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积极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矛盾,在生产、建设、流通中广泛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鼓励发展有利或无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逐步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水、土地、森林和旅游等自然资源。树立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增强珍惜和节约矿产资源的自觉性,提高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水平。推进矿山“三废”综合利用,提高“三废”资源化程度。有效开发多种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的城市特色的生态景观演变。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建设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把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分步实施“退二进三”工程,力争到2011年底完成电熔镁等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到2015年,城市规划区内工业污染企业全部进园区,为所有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风格独特的要求,建设一批城镇绿化骨干工程和精品工程。采取综合整治措施,解决城区二次扬尘和污染问题。结合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向建设生态型村庄转变。

第九节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提供必要的人文、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快镁质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加快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转化,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增强重点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及产业,推动高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1年,国家级镁质产业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48亿元,年均增长17%。深化科技合作,到2015年,建设产学研联盟企业300家,组建企业科研机构60家,其中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10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到2015年,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30家,累计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350个,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新技术150项,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新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七大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幼儿教育,城区内新建2—3所公办幼儿园,每个镇区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基本形成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全市幼儿入园率达到98%。抓好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儿童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大力发展优质义务教育,全面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均等化布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市场为主导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提高文化生产力。加快公共文化事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产业提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全面提升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和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面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室一广场”目标,并达到省级标准,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形成配套齐全的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大力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体育人才。全面启动全民健身工程,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到2015年,在新城区建成一座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甲等二级综合性医院。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受益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实行规范化管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霍乱、乙脑、甲流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现代结核病控制达到100%,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加强人口管理。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和“惠民计生”活动,保持人口有计划适度增长,进一步提升人口素质。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制度,推行优生优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发挥社区在人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健全高效的人口管理网络。加强新家庭文化屋、农村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传播基地和计划生育示范中心户建设。

关注妇女儿童、老年和残疾事业。认真贯彻和实施国家、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妇女儿童公益设施建设。重视老年人事业发展,切实关心社会老龄化问题,健全政府主导、家庭赡养、社会救助、全民参与的老龄事业工作机制。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民区和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实施无障碍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关心、理解和爱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维护其合法权益,形成文明进步的道德风尚。

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正气,着力塑造具有大石桥特色的新时期精神,不断增强市民精神力量。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加强市民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营造诚信友爱、谅解宽容、和谐文明的氛围。深入开展双拥共建,落实优抚政策,密切军政、军民关系。2011年,力争实现省级文明城市目标;2015年,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专栏6  重点项目

市民服务中心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市府广场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蟠龙广场  占地10万平方米,2012年前建成。

迷镇山广场  占地5.2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和谐广场  占地3.2万平方米, 2011年建成。

科教文体活动中心(含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中心)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影视艺术中心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职教中心教学楼  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2015年前建成。

中医院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公园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黄丫口生态旅游风景区  2013年前建成。

三道岭水库休闲度假区  2013年前建成。

文化馆  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图书馆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档案馆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013年前建成。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精心筹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

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招商新模式,大力实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不断丰富招商方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招商引资政策,按照不同产业、门类,制定区别对待的招商引资政策,实行差别化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推进招商工作。重点围绕“大、高、外”和带动产业升级项目实行专业招商,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和重要行业实行产业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及国内知名企业实行定位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洽谈、签约、审批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发挥好专业招商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有效利用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宣传力度,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节  实施项目工程

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把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努力在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高项目的开发和引进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工业、经贸、农业、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社会事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八大类共15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500亿元。制定项目准入条件,确保落户园区项目质量。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推进、调度、通报、督查机制。完善审批大厅功能,切实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节  增强消费内生动力

把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不断满足个性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继续开展家电产品下乡活动,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产品种类,落实电脑、健身器材、抽油烟机等消费品进入农村的优惠政策。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教育培训、老年护理等领域的服务型消费。完善住房及其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规范消费信贷,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增加消费信贷资金,扩大消费信贷产品,继续扩大教育助学、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业务。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营造多种服务业态、服务模式竞相发展的宽松氛围,促进休闲型、发展型服务消费增长。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通过加强农村水、电、道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制约农村消费的瓶颈,为更多的消费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村创造条件。构建城乡贯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努力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邮政“村邮站”、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研究制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培育树立消费品牌,加大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构建使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推行“阳光政务”,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整治,公开相关行政事项和收费标准。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增强维护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强化行政制约和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强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打造廉洁政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打、防、控为一体的治安管理体系和“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政治、社会、信访、食品、生产安全,大力弘扬“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平安大石桥”。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2015年基本建立起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主体,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推动“信用大石桥”建设。

第五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政策,在吸引更多的各类创新人才来我市创业工作的同时,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和技术型企业,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强化岗位培训。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各类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鼓励企事业单位改善技能人才的待遇,下大力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机制和宜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以及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到2015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4万人。

第六节  强化规划实施办法

加大规划实施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力度,定期向人大、政协通报规划执行情况,接受代表、委员的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发挥人民团体、社团组织和新闻媒体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大石桥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圳SEO优化公司漯河网站关键词优化技术孟州海外网站优化网站优化排名品牌东营网站优化外包上海搜索网站优化网站排名优化贰金苹果效果好网站搜索排名优化设计潞城网站SEO快速排名推广优化做搜狗网站优化点击器肇庆网站首页关键词优化教程巩义网站优化哪里不错台州网站优化外包祖庙网站优化技术郑州新站seo网站优化推广项城百度网站优化怎么样绍兴seo优化网站费用黄埔网站优化排名中山网站优化行业wp网站速度优化栾城区网站seo优化排名如何优化网站了火16星遵义县网站优化兰州企业网站优化哪家强学会前端能优化自己的网站吗优化网站软件可信易速达亳州网站排名优化多少钱陆丰网站推广优化网站优化之负面排名因素seo网站优化难度苏州网站优化排名推广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深圳SEO优化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