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嵩明:家门口"有事好商量" 倾力促"办实事"升级

云南嵩明:家门口"有事好商量" 倾力促"办实事"升级
2021年09月10日 15:27 中国网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嵩明县杨林镇官渡社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社区实现了村有一景、户有一园;停车规范了、占道经营的少了,困扰嵩阳街道万年花城小区业主的停车难题终于解决了;小街镇福甸小学的孩子上下学有了校车,新建的公交站台让孩子们等车更安全了……如何把事情办得暖在群众心窝里?最好的行动在于践行。嵩明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一场场“协商在基层”议事会开到群众“家门口”,用“小协商”连接起“大民生”,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难点问题,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进程中凝聚最大正能量。

好办法

到基层一线“找问题”

去年3月,嵩明县高位推动,强化制度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在小街镇、杨桥街道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今年3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嵩明县充分发挥“协商在基层”的作用,聚焦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全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到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人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今年以来,杨林镇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协商作用,因地制宜,打响一场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先做调研和考察,再到群众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厕所革命”协商议事会上,政协委员、镇属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就提升管理水平提出了许多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

不仅以上率下、倾听群众意见和需求,嵩明县还根据协商议题,选派有经验、有专长的政协委员参与协商议事活动,增强基层协商力量。7月中旬,9名政协委员还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围绕农村改厕工作的主要做法,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精准施策、营造氛围等方面再次提出可行性建议。截至目前,杨林镇已完成6930座无害化户厕改造。

在官庄社区,遵循“原貌整治、塑造特色”的原则,社区充分融合群众智慧,让村民主动参与建设进程,乡风乡貌不断提升。经过几个月的集中整治,村里过去老旧单一的沿街墙面换了“新装”——文化上墙、乡情入画,与田园风光相互映衬。

不只是村容村貌洁净美,杨林镇还依托已搭建的基层民主协商沟通服务平台,通过群众说实事、协商议正事、干部带头办实事、组织大家齐评议,累计开展民主协商活动212次,协商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321件,让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连心桥

到矛盾一线“解心结”

要建立“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就要邀请党员和政协委员、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议事。

嵩阳街道兰茂社区的万年花城小区是嵩明县城生活最便利的小区之一,常住人口4800余人。今年5月,兰茂社区成立后,把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马艳红是9个网格长之一。“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小区停车问题意见很大。”马艳红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兰茂社区把解决小区停车难题作为社区的“头等大事”来抓。一边,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和楼栋长一起召开楼院大会征求居民意见;另一边,积极和商户协调,腾出部分空地作为停车位。

“刚开始,几方面意见都很大,很难达成共识。”兰茂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春洪说,“但我们没气馁,通过一次次的协商议事会,我们牵头把业委会、物业、居民和商铺经营者聚在一起,大家有问题就说,协商起来更有针对性。”

最终,居民和商铺经营者协商一致,沿兴云路两侧统一增设56个车位,由物业出资划线,业主、商户自主使用。

解决停车难题只是兰茂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中的一项。社区已经梳理汇总44个需求清单,并牵头业委会、流动经营者、物业一起参与整改落实,不仅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邻里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在社区和居民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成了干部和群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协商平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渐浓。

新平台

到民生一线“办实事”

基层治理千丝万缕,如何为民“解”结,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实行集中办学后,小街镇甸丰村的孩子就要到福海村的福甸小学上学。虽然周边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最多就是3.5公里,但这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车、骑电单车成了大多数家长接送孩子的主要方式。甸丰村委会李彦辉说:“车多人多,就难免会堵车,特别是在乡间小路上。加上现在都是老人在家照顾孩子,要是碰上雨天,交通安全很难保障。”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小街镇就把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纳入重要“议事课题”,一场场院坝会就此展开……

需要校车接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福海村和甸丰村,其中又以甸丰村最多。5月,甸丰村经过几次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意见后,7个小组的村组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开“院坝会”。“开通校车很好,我也可以去附近的大棚打打工了。”“上学放学不用接,上下车的安全、路上的安全怎么保障?”“咋个收费?不贵的话当然是同意的。”……针对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村委会逐一落实后,再次召开家长会说明情况。“每个学生每天3块钱,每个站点有村委会、小组党员干部担当志愿者保障学生上下车安全,学校有老师专门负责,如果大家同意,我们会在6月初开通校车。”甸丰村委会两委成员杨琼芬话音刚落,不少家长就表示同意。

张猛是甸丰村委会新村小组村民,他的两个小孙子是第一批坐上试运行校车的学生。他粗略算了一笔账:“到周边蔬菜大棚打工,每个月能去25天,每天至少能有200元收入,多个人打工,家里就能多5000元的收入。”

变的是为大家“办实事”的方式,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接下来,嵩明县将继续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在深入开展协商议事的同时,做好协商监督,积极回应民众诉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协商成果有效转化、造福于民。

(本文由中共嵩明县委宣传部供稿)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

  • 谁说海鲜一定来自大海?新疆:沙漠里养海鲜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北京赛区选拔赛举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